Liuchuan's Blog |||

#011 咖啡,ChatGPT,马车夫

1

最近在一家新开的咖啡店买了两次咖啡。

第一次点了燕麦拿铁,过了几天再去点了一杯黑松露拿铁。第一次觉得口感不错,风味层次也有。

但第二次去一入口就不对劲,不是出品不好,而是除了花式添加之外,咖啡基底风味和第一次完全一模一样。

2

问题是这个出品太稳定了。对于我这样的,在这几年,买了上百种单品豆,每种豆都使用四五种不同冲煮方式喝一遍,对比之下瞬间觉得索然无味,如果想获得不同风味体验,大概只能换家咖啡店喝。

这种标准化悖论,其实也是大家说星巴克不好喝的因素之一,在于它无法提供增量体验。为了提高LTV,瑞幸等国内茶饮的方式是不断开发新品。而iPhone的方式,则是挤牙膏式的体验提升,虽然被人诟病,但切合手机这样较长更换周期的品类,基本每次每次硬件体验升级都能覆盖大部分顾客,确保不中断,也没有断层式更新,却胜在可持续。

3

而这个悖论,也存在于在近期大热的ChatGPT当中。

作为自我认知清晰的大型语言模型,它一再强调自己没有个人观点和情绪,生成的内容确实枯燥无比。它能很好地完成标准化的工作,例如基础研究和总结归纳,但毫无发散演绎的能力,感觉就是始终无法突破自己一点点,因为它的性质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信息删繁就简地提供给你,至于洞察和智慧等体验,至少不会比泄漏出来的谷歌AI语言模型好。

4

我也有怀疑它的算法参数里有存在某些抑制它发表观点和情绪的代码片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件合理的安排,毕竟现阶段的ChatGPT,专家称它的语言能力已经超越95%的人类,基本可以协助大多数基础工作。如果它表现得超过99.99%的人类,或许我们就能体会到马斯克所说的那种“可怕地好”的感悟,可能引发恐怖谷效应。

正如我们调侃Siri的智障,ChatGPT的无趣也许是一种生存策略,一个下位者想要发展壮大,它的策略必然要避开上位者的威胁探测雷达,在实力达到孙子兵法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前,首先要保持低调。从零到一的作者彼得蒂尔对于颠覆者的建议是,不要去惹怒巨头。然而ChatGPT获得的赞誉已经直接挑战谷歌的地位,可能在这两年,都会出现一场AI之战。

5

从以前的计算到下棋这种理性型活动,再到这几年的写诗、写代码、作图、对话等等创作型活动,AI模型开始深入到人类工作的各个范围。这种感觉,有点像汽车出现在马车夫面前,面临变局,有些车夫痛恨汽车取代了自己,有些车夫则去学开车,才发现原来取代马车夫的,不是汽车,而是学会开汽车的司机。

而马车夫呢?他们在多年以后,他们消失在交通系统。然而在中央公园等旅游景区,他们依然驱使着马车,领着世界各地游客在景区游览,介绍风土人情和交流人生心得,来获得报酬和小费,在独特的生态位中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Up next Hello, Blot! #012 书店,骑兵,28%氧气 1 说到贝索斯,谁能想到当年一家卖书的网店,可以成长为一家科技巨头。 我首先想到的是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说的目标VS系统理论。 作为长期主义的代表人物的贝索斯,目标是太空探索,系统是开一家书店。 系统是从小开始,先构建一个基础工作体系,然后再进入到下一个级别工作。
Latest posts 如何摆脱Loserthink 提问的能力 VS 回答的能力 身体引领大脑:散步和淋浴是如何提高创造力的 近期使用的三个体验颠覆的应用 #013 暗时间,蔡氏效应,心理场论 #012 书店,骑兵,28%氧气 #011 咖啡,ChatGPT,马车夫 Hello, Blot!